驱寒与温补脾胃
三伏天阳气外浮,气血不足者易受寒邪侵袭,表现为胃胀、怕冷。艾灸神阙穴可驱散脾胃寒气,促进气血运行。肚脐皮肤薄,艾灸或搓热手心贴敷均可温煦脾胃阳气,化解食物负担。
补阳与强肾固本
命门穴为先天阳气之根,艾灸此处可收敛浮阳,温补肾阳。后腰发凉者可用艾草精油配合劳宫穴搓揉,通过纯阳之力激发肾阳,缓解腰腹畏寒。
调血与气血再生
出汗过多导致气血流失,艾灸膈腧穴(血会)可汇聚并重新分配气血,缓解头晕、心慌。此穴位于第七胸椎旁,刺激后如同添柴续火,恢复身体能量。
滋阴与平衡阴阳
太溪穴为肾经原穴,能滋补肾阴,避免补阳过度引发燥热。艾灸太溪可润喉降火,维持阴阳平衡,适合易上火人群,使补益过程温和持久。
综合调理步骤
从神阙穴驱寒、命门穴补阳,到膈腧穴调血、太溪穴滋阴,四步结合可逐步修复气血亏虚,增强三伏天抗寒能力,改善精气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