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梅雨季闷热潮湿,贪凉吹空调、食用冷饮易导致寒毒、湿毒、气毒、血毒等“五毒”积聚体内,引发舌苔白厚、肩颈僵硬、晨起疲惫等夏季寒毒症状。此时体内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需通过三伏天祛毒时机调理。
大椎穴作为“诸阳之会”,是艾灸大椎穴祛寒的关键。其位于颈椎与肩膀交界处,艾灸可调动全身阳气,增强免疫力穴位功能,驱散体表寒毒。研究显示,艾灸大椎穴能提升白细胞活性,强化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命门穴位于肚脐正后方,是先天元气发源地,与肾阳不足的表现密切相关。搓热或艾灸命门穴可温补肾阳,改善手脚冰凉、腰膝酸软及夜尿频繁等问题,促进气血运行。
至阳穴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方,作为阳气枢纽,可调节气血、化解气毒和血毒。其位置靠近脾胃与肝胆,艾灸至阳穴能增强脾胃运化水湿能力,减少痰毒生成,同时疏肝利胆,改善气机不畅。
针对夏季艾灸注意事项,建议体质偏热者灸后饮用绿豆汤或酸梅汤滋阴降火;儿童及体虚者避免使用过粗艾条。通过大椎、命门、至阳三穴的穴位排毒方案,结合提升阳气的方法,可有效驱除五毒,改善湿气重舌苔表现,助力阳气在体内稳固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