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民间对列强侵略的不满情绪催生了义和团运动。天津条约解除后,基督教在华传播过程中,部分教民借势欺压百姓,导致教案频发根源加深。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结合神话信仰和排外闹教案频发的社会矛盾,迅速在山东、直隶等地蔓延,形成大规模民间反抗。
清廷内部权力斗争复杂,端郡王载漪为扶持其子继位,联合守旧势力将义和团视为对抗外国干预的工具。部分王公贵族迷信神拳法术,纵容焚毁教堂、攻击教民,加剧了局势恶化。慈禧太后及其亲信在盲目支持与外交压力间摇摆,最终未能有效控制局面。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爆发后,聂士成孤军奋战却因孤立无援悲壮牺牲。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慈禧西逃事件标志着清廷权威的崩溃。这一系列冲突为辛丑条约签订背景埋下伏笔,清廷在割地赔款中进一步丧失主权,深刻暴露了晚清统治的腐朽与内外交困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