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背景与虚假诉讼经过
河南男子阿清因投资受骗欠下巨额外债,为保全价值400余万元的房产,与侄子阿强合谋虚构156万元借款纠纷,通过虚假诉讼获取法院调解书。阿清一家三口在伪造借条后,由阿强起诉并达成调解协议,试图利用财产保全规避真实债权人执行。
法律后果与执行争议
阿强假戏真做,依据调解书申请强制执行,导致房产被拍卖并取得拍卖款。阿清向法院承认虚假诉讼事实并申请再审,但因超过再审申请期限且缺乏新证据被驳回。法院执行房产拍卖后,阿清一家陷入被动,暴露虚假诉讼罪的法律风险。
刑事犯罪与责任认定
律师指出,阿清与阿强捏造借贷事实提起诉讼,已构成虚假诉讼罪,且涉案金额达156万元,可能面临三至七年有期徒刑。若阿强在诉讼初期即有非法占有意图,可能涉嫌诈骗罪;若事后变卦,则可能涉及侵占罪。家庭成员若知情参与借条伪造,均属共同犯罪。
司法监督与救济途径
检察院可通过审查借贷事实真实性(如资金流水缺失、签名伪造)启动法律监督程序,推动案件再审。法院最终撤销原调解书,驳回阿强诉讼请求。阿清可起诉阿强要求返还拍卖款,但因双方共同违法,损失分担需考量过错比例。
案件影响与债权人权益
房产拍卖导致阿清偿债能力下降,其他债权人权益可能受损。尽管法律上债权主张不受虚假诉讼直接影响,但实际执行中资产减少将影响债务清偿。法院对涉事法官的追责需依据内部调查程序,可能涉及行政或纪律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