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约车司机通过询问“太阳大还是月亮大”等奇葩问题拒载乘客的现象引发关注。此类拒载行为多集中于平台一口价订单等低价订单场景中。司机反映,部分近两公里订单实际收入仅2.6元,扣除成本后可能亏损,但平台对拒单行为设有扣分、罚款等惩罚机制,导致司机被迫以“匹配失败”为由变相拒载。
从法律层面看,乘客下单成功后,司机、平台与乘客即形成运输合同关系。司机单方面拒载构成违约,需承担违约责任。乘客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赔偿打车差价及时间损失,但实际索赔难度较大。行政主管部门对司机拒载行为可处以200-500元罚款,但现行法规对平台低价竞争缺乏直接约束。
针对平台低价竞争乱象,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于10月25日实施,明确禁止利用低价扰乱市场秩序。乘客若遇拒载,可通过平台投诉或向交通局运管处提交投诉维权,要求司机或平台承担相应责任。当前网约车行业需平衡司机权益与平台定价机制,推动合规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