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于7月6日宣布,特朗普政府将对未与其达成协议的贸易伙伴自8月1日起恢复对等关税,涉及约100个国家。这一决定源于此前设定的90天关税暂缓期将于7月9日到期,美方试图通过关税威胁策略迫使各国接受其贸易条件。贝森特强调,若相关国家未推进谈判进程,将重新实施4月公布的关税政策,主要针对非主要贸易伙伴。
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以“美国优先”为核心逻辑,试图通过极限施压手段迫使贸易伙伴让步。例如,越南曾因面临46%的高关税压力提出“零关税”方案,但遭美方拒绝,双方谈判陷入僵局。此外,美国与英国达成初步协议,与中国形成贸易谈判框架,但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如欧盟、日本、印度等仍未取得实质进展。这些国家因农产品、汽车关税等关键问题难以妥协,导致谈判进程受阻。
特朗普政府的经济策略引发全球产业链调整压力。中小型经济体因缺乏谈判筹码可能被迫接受关税政策,而大型经济体则试图通过联合抵制或寻找替代市场应对冲击。经济学规律显示,美国长期贸易逆差与美元地位密切相关,加征关税或将推高国内消费成本,甚至催生走私问题。当前局势促使各国重新评估供应链布局,部分国家转向培育本土市场或加强区域合作,以降低对美依赖。
总体来看,美国关税威胁策略短期内加剧了全球经济体间的博弈,长期可能加速全球贸易格局重构。各国在应对压力时呈现分化态势,既有妥协案例,也有强硬抵抗,未来三周的关键谈判期将决定这一关税实验的实际走向。
131xxxx8607:美入越南0%,越南入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