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此前暂停的“对等关税”政策即将于7月9日到期,其威胁对12个国家的进口商品加征最高达70%的关税,并已签署相关信函。特朗普拒绝透露具体国家名单,但强调无论接受与否,关税措施将于8月1日生效。此举被视为其通过美国市场优势地位向贸易伙伴施加的“最后施压手段”,试图迫使各国在短期内接受美方条件。
当前贸易谈判面临时间压力,特朗普要求90天内与多国达成协议,但实际谈判复杂度远超预期。例如,美墨加协定曾被推翻重谈,RCEP等区域协定耗时多年,而美国此次单方面施压的策略被认为缺乏可行性。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日本、印度等可能成为关税政策重点施压对象,但英国、越南等少数国家已达成初步协议。
美国市场优势地位成为特朗普政策的核心筹码。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美国通过加征关税限制他国商品准入,迫使贸易伙伴让步。然而,高关税将直接推升美国消费者关税负担,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部分成本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形成“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效应。
若关税政策全面实施,可能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压力,推动各国建立新贸易联盟。同时,美国中期选举前经济与民生表现可能影响政策走向。欧盟等经济体已明确表示谈判需更长时间,未来是否延期或调整关税税率仍存变数。特朗普的关税策略本质上是将国内消费者利益作为筹码,考验各国经济韧性和政策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