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伯玉遣使问孔子
蘧伯玉作为卫国大夫,因与孔子有旧交且敬重其德行,特派使者前往拜见孔子。孔子接见使者时,询问蘧伯玉近况,使者回应其主“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表明蘧伯玉始终以谦逊态度反省自身,力求减少过失。
孔子评价使者之言
孔子听后连称“是乎”,赞许使者言辞得体,既体现了蘧伯玉“省克己修身不足”的克己精神,又含蓄彰显其贤德。注文指出,使者通过自谦的方式巧妙传达蘧伯玉的“静德之功老不倦”,展现其主仆对君子之道的深刻理解。
蘧伯玉的修身境界
庄周曾评价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后又言其“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强调其终身践行“寡其过”的修养追求。蘧伯玉的“行年化境界提升”体现了自我革新的持续性,即使年老仍不懈怠,故孔子对其品德深信不疑。
主客互彰的对话深意
此段对话通过使者之口,既凸显蘧伯玉“省克己”的谦逊态度,亦反映孔子对修身之道的深刻洞察。注文进一步阐释,蘧伯玉的“静德之功”与孔子的“信知”相辅相成,共同勾勒出儒家对内省与克己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