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始于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场被称为“红色凡尔登”的战役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战役性质不同,但其战略意义更为深远。德军试图通过攻占斯大林格勒切断伏尔加河并夺取高加索油田,但苏联采取诱敌深入与顽强抵抗的策略,使希特勒陷入兵力分散困境,最终未能达成目标。
斯大林格勒战役持续48天,苏德双方投入空前兵力。苏联情报局宣布突破德军包围后,战役成为苏德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转折点。希特勒被迫放弃全面进攻计划,转向战略防御,但其法西斯存亡危机已无法逆转。苏联通过冬季反攻巩固优势,红军壁垒在东线形成不可突破的防线。
与此同时,国际战场形势剧变。英美拖延开辟第二战线的策略难以为继,欧洲人民起义与苏联反攻形成三条战线夹击态势。希特勒试图通过压榨意、罗、匈等仆从国补充兵力,但其盟友离心倾向加剧。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法西斯势力加速崩溃,其政治生命力随进攻能力终结而消亡。
这一历史转折直接影响全球战局。希特勒的失败轨迹与拿破仑相似,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局预示日本法西斯在远东的困境。随着苏联第二个冬季反攻的展开和盟军战略协同,人类历史转折的进程已不可阻挡,法西斯势力最终走向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