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强调智慧源于持续学习与自省,主张通过读佛儒经典明辨善恶,并每日审查言行以改过迁善。他指出,读书需主动求索,而自省是提升的关键,建议将每日行为记录为日记,以强化反思与修正。
洞山梁家禅师虽未受庸严谭浩禅师直接开示,仍坚持为其忌日舍斋,认为恩师“不为说破”的教导促使其自我开悟。他主张参禅需平衡师徒指引与独立修持,若全盘模仿反而辜负师恩,最终通过水中观影领悟《悟道偈》,强调脱离依赖、保持自我判断的重要性。
吴德禅师通过小参会探讨禅心本质,指出学僧所述的“法习”仅是修持中的感受,并非真正的禅心。他阐明禅心需通过明心见性达成,即净化身心、确立价值观,而非停留于自信或责任等表层体验。参禅与人生的共通点在于:需以自省为根基,明确目标并坚定修持方向,方能避免盲从或虚耗光阴。
总结而言,智慧与悟道需结合学习、思考、自省三者的持续实践。无论是参禅还是生活,个体需在恩师指引与独立修持间找到平衡,通过明心见性确立价值观,最终实现身心净化与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