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电商平台因售卖形似“三寸金莲”的婴儿高跟鞋引发争议。该商品被标注为“婴儿摆拍道具”,但鞋跟设计与传统裹脚鞋相似,引发网友质疑其涉及畸形审美。商家回应称其为装饰品,材质为棉布,并标注“搞笑摆设”等关键词,但消费者仍对这类成人化设计感到不适。
童装领域的成人化倾向进一步引发关注,例如“奶辣风”童装通过性感比基尼、露背装等元素将儿童装扮成“成人审美客体”。心理专家指出,此类行为可能扭曲儿童价值观,使其误以为迎合成人审美才能获得认可。法律层面,相关商品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及《广告法》,部分商家以“摆拍道具”为名规避安全标准,可能侵害儿童安全权和发展权。
家长在儿童装扮中的角色也受到审视。民法典要求监护人尊重儿童意愿,但部分家长为博取流量强迫孩子穿戴成人化服饰,涉嫌滥用监护权。此外,网络平台对涉及儿童成人化内容的监管不足,需加强内容筛查和屏蔽机制。
社会普遍呼吁规范儿童消费市场,抵制擦边营销,强调童年应远离成人化审美裹挟。专家建议从法律、家庭、平台三方协同发力,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维护其合法权益,避免资本与流量对纯真童年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