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消博会上,一款标价998元的万年冰川矿泉水引发关注。商家宣称其水源来自捷克弗洛明冰川水,强调其为1.5万年前冰川融化后经天然过滤形成的零污染天然矿泉水,并称水质通过欧盟认证。产品卖点包括弱碱性健康饮用水属性(pH 8.0),声称可调节弱碱性水酸碱平衡,但被指出酸碱体质理论已被科学证伪。
商家进一步宣传该水的高振动水能量结构,称其分子特性与人体相似,并添加水晶矿物能量水成分,称水晶能释放矿物质能量。主持人质疑水晶功效的科学性,认为此类宣传利用消费者对“外国水源更纯净”的心理,属于健康营销伪科学争议。
针对高端水市场,该品牌推出低钠婴儿专用水,单价高达300元/升,但消费者质疑其必要性。分析指出,饮用水溢价依赖故事化营销,如冰川历史、稀有性等,但实际效果难以量化。主持人以西藏冰川水为例,说明高端水常通过环境背书和概念包装(如998元高价冰川水)吸引特定群体,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合格饮用水差异有限。
最后,讨论延伸至消费品领域,批评部分品牌以“稀缺性”或伪科学概念(如水晶磁场)制造溢价,强调消费者应理性看待功能性宣传,优先关注可验证的水质标准,而非虚无缥缈的“能量”或“运势”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