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出现明星咖啡店排队现象,林俊杰新店开业引发粉丝消费潮,顾客需等待三小时才能购买38元一杯的咖啡。该现象被归因于明星效应和咖啡店社交打卡文化,粉丝通过排队获得情绪满足,同时借助社交平台分享体验。部分人认为这种明星效应粉丝消费潮符合年轻人时间成本观念,因部分群体时间充裕且无其他优先级事务,将排队视为低成本娱乐消遣方式。
文中对比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差异。中老年群体更倾向节俭出行(如乘坐公交),而年轻人则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如购买网红产品或参与明星活动。作者反思自身过去对排队行为的批判,认为城市现象中的网红店排队潮是正常社会行为,无需以单一标准衡量他人选择。例如,成都、北京等大城市的黄油面包、烤酱等网红店也曾经历短期爆火,但随着分店扩张逐渐回归常态。
讨论进一步延伸至消费行为背后的情绪满足逻辑。无论是排队买咖啡、盘手串,还是发烧级设备爱好者,本质上都是通过具体行为获取情绪价值。作者指出,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偶尔“浪费时间”反而能缓解焦虑,如晒背聊天、家庭聚会等无意义但舒适的活动。这种情绪满足消费行为与高成本娱乐(如看电影)形成对比,后者单位时间成本更高且体验受限于场景。
最后,文章强调社会应包容不同群体的娱乐方式和消费观念。大城市网红店排队潮、明星效应消费等现象,本质上是人口基数大、社交需求多样的结果。从明星咖啡店到南美洲旅行,不同经济能力的群体各有选择,无需互相批判。只要行为不违法且能提供正向情绪价值,便是合理的个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