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联合国181号决议成为中东冲突导火索,该决议提出以三分之一人口占比的犹太人获得巴勒斯坦57%土地,引发阿拉伯国家强烈反对。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后,埃及、约旦等阿拉伯联军发动第一次中东战争,但停战期间以色列通过全球征兵和欧美军备升级实现逆转,最终控制巴勒斯坦80%土地,剩余领土被埃及、约旦瓜分。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围绕苏伊士运河控制权展开。埃及收回运河引发英法以联合军事干预,但在美苏施压下被迫撤军。此役使美苏取代英法成为中东主导力量,埃及虽遭军事打击却巩固运河主权,纳赛尔政府声望提升,推动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立。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闪电战为特点,六天内摧毁阿拉伯国家空军主力,占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及约旦河西岸,领土扩大四倍。阿拉伯国家因战略分歧和内部矛盾惨败,叙利亚与埃及丧失关键领土,纳赛尔政权受挫。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中,埃及、叙利亚趁犹太节日突袭以色列,初期收复西奈半岛。但因停火决策失误及美国大规模军事援助,以色列反攻至开罗周边。此战暴露阿拉伯国家军事协同缺陷,埃及转向美国斡旋,通过谈判收回西奈半岛,却遭阿拉伯世界孤立。
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以黎巴嫩为主战场,以色列借国际局势混乱打击巴解组织,攻占贝鲁特并制造难民营屠杀事件。战后巴解转向政治外交斗争,1988年巴勒斯坦正式建国,但领土碎片化问题未解。五次战争体现大国博弈背景下,以色列背靠美国支持与阿拉伯国家战略分裂的深层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