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周大福黑神话悟空联名系列半年零售额突破 1.5 亿、老庙黄金天官赐福联名款 1000 款瞬间售罄,当潮宏基的机器猫金饰成为年轻人聚会的伴手礼,黄金行业正告别 “中老年专属”“重大场合限定” 的刻板印象,以一场全方位的年轻化变革,撬动 Z 世代消费市场。
这场变革不仅是产品设计的迭代,更是品牌对消费需求、社交场景、情感价值的深度重构,为传统行业破圈提供了可复制的 “黄金方法论”。
共谈嘉宾:
钱峻 — 营销科学艺术家 MSAI 联合主播/MSAI M360 创+平台创始人
杨志华 — 品牌实战派专家/钱钱品牌局 联合主播
莫胜晖-MSAI 营销科学家
Angela M360智库顾问
Kant M360智库副总
SHOWNOTES
1:10 黄金不只是单纯的贵金属,而是年轻人的文化符号、社交货币、情感载体。
6:33 黄金品牌,借由社交礼赠的场合抓住年轻人。
8:50 黄金行业在市场萎缩背景下,拓宽受众群体、结合流行元素吸引年轻人。
11:46 市场巨变下安全感的需求增加,黄金品牌借风口进行年轻化、时尚化尝试。
15:17 黄金饰品通过年轻化设计吸引新消费者,包括国潮、二次元和极简风格。
18:42 黄金饰品从单纯的价值载体转变为承载文化、IP和情感符号。
21:36 黄金品牌做大量的联名,用“痛金”收割年轻人的热爱。
26:14 品牌应勇敢创新,与年轻一代建立连接,赢得市场。
认知重构:从 “材料价值崇拜” 到 “符号价值主导”,打破黄金消费门槛
传统黄金消费的核心逻辑,是对 “材料价值” 的绝对崇拜 —— 克重、纯度、保值能力是消费者的首要考量,这直接导致黄金产品陷入 “厚重化”“高价化” 的困境:动辄数克、售价数千元的金饰,既不符合年轻人的消费能力,也难以融入日常穿搭场景。
而当下黄金品牌的破局关键,在于彻底重构消费认知,将黄金的核心价值从 “材料” 转向 “符号”。
1. 轻量化设计:降低价格与心理双重门槛黄金品牌精准抓住年轻人 “想拥有、敢消费” 的需求,推出 “轻黄金” 产品 —— 潮宏基的库洛米联名金饰仅 0.2 克,售价控制在 500-600 元;周生生的极简风金环重量不足 1 克,三位数的价格让年轻人无需 “攒钱买大件”。
这种 “轻量化” 不仅是物理重量的减轻,更是消费门槛的降低:年轻人无需在 “重大日子” 才能购买黄金,日常逛街、朋友聚会都能轻松入手,彻底消除了 “进金店必花大价钱” 的心理负担。
2. IP 符号绑定:让黄金成为个性表达载体如果说轻量化解决了 “买得起” 的问题,那么 IP 联名则解决了 “想拥有” 的问题。黄金品牌通过与二次元、国潮、游戏等年轻人喜爱的 IP 合作,赋予黄金 “文化符号” 属性。
潮宏基与机器猫联名,让黄金承载童年回忆;周大福与《黑神话:悟空》合作,将游戏中的龙形盘纹、原版铭文融入金饰,吸引 70% 男性消费者购买,打破 “黄金是女性专属” 的偏见;老庙黄金联名国漫《天官赐福》,提取主角谢怜的蓝白色调、桃花如意结元素,让黄金成为粉丝表达热爱的 “信仰周边”。
这些 IP 联名产品,让黄金从 “冷冰冰的贵金属” 变成 “有温度的个性符号”,契合了 Z 世代 “用消费表达自我” 的需求。
场景延伸:从 “人生重大节点” 到 “日常生活场景”,激活高频消费
过去,黄金消费牢牢绑定 “结婚、生子、贺寿” 三大人生节点,消费频次低、场景单一。随着结婚率下降、年轻群体 “去仪式化” 消费趋势显现,黄金品牌主动跳出 “节点依赖”,将黄金融入年轻人的日常场景,实现从 “低频大额” 到 “高频小额” 的消费转型。
1. 社交礼赠场景:打造 “轻心意” 礼物首选黄金品牌精准捕捉年轻人 “送礼要特别、不尴尬” 的需求,将黄金打造成 “日常社交礼赠” 的新选择。
春节时,潮宏基的生肖红绳金饰成为朋友间的 “轻礼物”,几百元的价格既不失心意,又避免了 “送现金太俗、送礼物不保值” 的尴尬;同事离职、闺蜜生日时,周生生的小克重手串成了热门选项 ——“送护手霜会用完,送黄金既保值又有纪念意义”。这种场景拓展,让黄金消费从 “一年一次” 变成 “随时可买”,大幅提升了消费频次。
2. 日常穿搭场景:让黄金成为 “穿搭搭子”年轻人对 “穿搭自由” 的追求,为黄金打开了新市场。黄金品牌推出的极简风、叠戴款金饰,完美适配日常穿搭:上班时戴一枚小克重金戒,低调精致;逛街时戴一条 IP 联名金链,彰显个性;旅游时戴一个生肖金坠,寄托美好期待。甚至衍生出 “玄学穿搭”——“今天开重要会议,戴金手串‘护体’求好运”。
老庙黄金更是将线下门店改造成 “二次元痛店”,消费者可以在店内对诗、寻宝,让 “买黄金” 从 “严肃消费” 变成 “趣味体验”,进一步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
价值深挖:从 “保值工具” 到 “情感与安全感载体”,契合时代情绪
在地产波动、AI 冲击的当下,年轻人对 “安全感” 的需求愈发强烈,而黄金 “保值、流通” 的天然属性,恰好契合了这种情绪。
但黄金品牌并未止步于 “保值” 卖点,而是进一步深挖情感价值,让黄金成为 “安全感 + 情感共鸣” 的双重载体。
1. 安全感营销:锚定 “抗风险” 消费心理相较于钻石 “难变现”、潮牌 “易贬值”,黄金的 “硬通货” 属性在当下更具吸引力。年轻人购买小克重黄金,不仅是 “喜欢设计”,更是 “多一份应急储备”——“买一件几百元的金饰,既满足了购物欲,又相当于攒了一笔‘小额存款’”。
黄金品牌精准抓住这种心理,在营销中弱化 “奢侈感”,强调 “实用价值”,让黄金成为年轻人 “抵御不确定性” 的选择。
2. 情感共鸣:让黄金承载记忆与态度除了物质层面的安全感,黄金品牌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情感连接。工行与哈利波特合作推出的收藏款金币,通过 “木盒开箱” 的仪式感,让黄金成为 “收藏童年记忆” 的载体;周大福的哪吒金环,以 “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设计理念,契合年轻人追求独立的态度;老庙黄金的 “桃花如意结”,则承载着 “美好祝愿” 的情感需求。
这些产品让黄金超越了 “保值工具” 的属性,成为年轻人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 “时光载体”。
破圈启示:传统行业年轻化的 “黄金三法则”
黄金行业的年轻化变革,并非偶然的营销创新,而是对消费趋势的精准把握、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其背后的逻辑,对所有传统行业都具有借鉴意义:
1. 打破固有认知,重构产品价值传统行业往往陷入 “路径依赖”,如黄金曾执着于 “克重与纯度”。而破圈的关键,在于跳出固有思维 —— 当黄金品牌将价值核心从 “材料” 转向 “符号”,当产品从 “厚重” 转向 “轻盈”,本质上是重构了 “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认知”。
传统行业需思考:自身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否能从 “功能” 转向 “情感”“符号”,是否能贴合年轻人的审美与需求。
2. 贴近用户场景,降低消费门槛“场景” 是连接产品与用户的桥梁。黄金行业从 “重大节点” 拓展到 “日常场景”,从 “高价大件” 转向 “小额轻品”,本质上是 “让产品走进用户的生活”。
传统行业需跳出 “我要卖什么” 的思维,转向 “用户在什么场景下需要我的产品”,通过场景延伸与门槛降低,触达更多潜在消费者。
3. 绑定时代情绪,建立深度共鸣消费的本质是 “情绪的买单”。黄金行业抓住年轻人对 “安全感”“个性表达” 的需求,让产品成为 “时代情绪的载体”。传统行业需洞察当下的社会情绪 —— 如年轻人对 “确定性” 的追求、对 “文化自信” 的认同,将品牌与情绪绑定,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认可。
从 “传家宝” 到 Z 世代的 “生活符号”,黄金行业用年轻化变革证明:没有 “过时的行业”,只有 “过时的思维”。当传统行业敢于打破常规、贴近年轻人、契合时代情绪,就能像黄金一样,在市场波动中保持 “永不褪色” 的生命力。
TAKEAWAY
1、黄金行业正从 “中老年专属、重大场合限定” 向 Z 世代日常消费场景破圈,实现全方位年轻化变革。
2、黄金消费核心价值从传统 “材料价值崇拜”(克重、纯度)转向 “符号价值主导”,契合年轻人个性表达需求。
3、“轻黄金” 产品通过轻量化设计,降低价格与消费心理双重门槛,让年轻人日常可轻松购买。
4、黄金品牌借二次元、国潮、游戏等 IP 联名,赋予黄金文化符号属性,打造年轻人喜爱的个性载体。
5、黄金消费场景从 “结婚、生子、贺寿” 等人生重大节点,延伸至日常社交礼赠与穿搭场景,激活高频消费。
6、黄金品牌通过改造线下门店场景(如打造二次元风格门店),打破传统金店严肃感,提升年轻人消费体验。
7、黄金 “保值、流通” 属性契合当下年轻人对安全感的需求,成为其抵御市场不确定性的选择之一。
8、黄金品牌深挖情感价值,让黄金从 “保值工具” 升级为承载记忆、态度与美好祝愿的情感载体。
9、传统行业年轻化需打破固有认知、贴近用户场景降低门槛、绑定时代情绪建立共鸣,这是黄金行业破圈的核心法则。
10、黄金行业证明,无 “过时行业”,传统行业只要主动贴合年轻群体需求与时代趋势,就能焕发新生命力。
思考点
1、黄金品牌将消费核心从 “材料价值” 转向 “符号价值” 的过程中,关键操作有哪些?这些操作如何精准匹配 Z 世代需求?
2、结合文档内容,黄金品牌是如何突破 “重大节点消费” 局限、拓展日常场景的?场景延伸对其激活年轻消费群体有何作用?
3、黄金行业的年轻化破圈逻辑,对其他面临受众迭代的传统行业,可提供哪些可复制的核心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