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31日,千岛湖惨案发生于浙江淳安县,台湾游客搭乘的“海瑞号游船”在雨雾中起火,导致32人遇难。事故初期被误判为火灾事故,但消防人员发现船体多处异常燃烧痕迹,结合底舱铁梯消失、救生设备未启用等疑点,案件性质逐渐转向刑事命案。法医鉴定显示死者均因一氧化碳中毒及烧伤致死,部分遗体隐蔽处藏有财物,暗示抢劫胁迫可能。
台湾遇难者家属及媒体对大陆处理方式提出案件疑点争议分析,包括未经同意解剖遗体、现场封锁导致舆论质疑等。大陆方面因新闻封锁引发台湾及国际舆论反弹,两岸关系因千岛湖惨案升级为政治事件。台湾媒体通过偷拍影像传播,质疑官方调查结论,认为存在掩盖真相嫌疑。
公安部专家组介入后,通过船舶模拟、弹痕检测等刑事命案侦查方向,推断犯罪分子熟悉船只结构并持枪作案。案件最终定性为抢劫纵火杀人案,但台湾舆论仍存争议。法医鉴定关键证据如死者藏匿财物、防御性尸位分布等,成为还原案发过程的重要依据。
千岛湖惨案调查过程暴露了两岸信息沟通鸿沟,成为后真相时代典型案例。事件后续推动大陆旅游规范改革,但对台湾民众心理影响深远,至今仍是两岸关系史中的敏感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