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新法实施后,未成年犯罪是否能真正得到遏制?

所属专辑: 深度观察
最近更新: 5小时前时长: 15:24
深度观察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新法实施时间及影响

# 未成年人犯罪上升趋势

# 行政拘留执行困境

# 专门教育学校建设

# 情节严重判定标准

# 学生欺凌法律责任

# 矫治措施可操作性

# 低龄违法犯罪治理

# 惩戒力度强化调整

# 法律修订现实挑战

  1. 新法修订背景与核心变化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于2026年实施,重点调整未成年人行政拘留执行规则。针对此前“抓了放、放了抓”的行政拘留不执行困境,新法允许对14-16周岁一年内二次违法或情节严重者执行拘留,填补法律空白。修订草案在三审期间引发公检法系统及教育部门高度关注,被视为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上升趋势的关键举措。
  2. 典型案例揭示治理痛点
    民警分享的案例显示,因低龄违法犯罪治理失效,未成年人利用年龄保护伞重复犯罪。如少年小凯三年内盗窃、打架20余次,最终酿成重伤他人案件。类似案例中,刑法调整虽降低刑责年龄至12岁,但大量未达刑责门槛的违法行为仍依赖治安处罚法。此前因行政拘留执行困境,惩戒力度不足导致恶性循环。
  3. 新法配套措施与执行挑战
    法律修订强调与专门教育学校建设的衔接,全国专门学校增至230所,但资源仍显不足。新法将学生欺凌纳入治安处罚范围,明确学校瞒报责任,但仍需细化情节严重判定标准以避免执法尺度不一。此外,未成年人被执行拘留可能引发网络舆情,需平衡司法刚性与社会舆论压力。
  4. 矫治理念转向与长期影响
    新法体现“严管厚爱”理念,通过分级干预体系区分初犯教育与严重行为惩戒。专家指出,矫治措施可操作性增强后,需避免“以罚代教”,而是为罪错未成年人提供强制反思空间。法律修订与刑法修正案、教育惩戒规则共同构成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革新,旨在扭转“家长不管、教师不敢管”的治理怪圈,强化法律威慑力与社会责任感。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