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格林作为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主张道德哲学应基于对人类实际行为的观察。他提出,人类的进化利他主义根源源于生存需求,倾向于保护小范围群体,但族群本能冲突分析揭示了这种本能在多族群社会中的局限性。格林指出,部族资源竞争机制导致对外部群体的负面态度,这与现代社会频繁跨族群互动的现实形成矛盾。
格林强调,直觉理性决策模式是道德判断的核心机制。快速直觉模式依赖情绪化反应,聚焦部族内部利益;缓慢理性模式则遵循调整功利主义框架,试图将利他主义推广到更广泛群体。两种模式的冲突反映了进化心理特征与现代社会的脱节。他主张通过促进两种模式的对话,拓展直觉的包容性,而非否定本能。
在方法论上,格林批判心理学领域的自然主义谬误,反对将实际行为等同于应有行为。他结合心理学科学方法论与哲学思辨,探索道德决策的生物学基础,如利他主义是否由基因决定。其研究试图弥合道德哲学与实证科学的鸿沟,推动实用道德哲学理论的构建,最终指向如何协调族群本能与全球化社会的道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