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vol.107 这么近,那么远,我们如何在“附近”生活?

所属专辑: 日新说TotheSun
最近更新: 2025-08-11时长: 53:55
日新说TotheSun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附近性消失的社会现象

# 邻里关系的情感联结

# 城市生活的社区互动

# 东京八平米的公共空间

# 项飚的附近性概念解析

# 童年邻里生活的探索

# 社区隔阂的物理心理距离

# 疫情封控的邻里影响

# 城市现代化的功能替代

# 刀具失窃的邻里猜疑链

【附近性概念与消失现象】
音频围绕人类学家项飚提出的"附近性"概念展开,讨论现代社会物理距离相近但心理疏离的悖论。通过"只关注起点终点而忽略中间地带"的比喻,指出人们过度聚焦抽象概念与个人内心,对周边环境感知模糊化的社会现象,呼应项飚理论中"附近消失"的深层机制。
【邻里互动与童年记忆】
讲述多组真实邻里故事:公交车上每日相遇却未留名的女孩、掌握隐私的邻居陈阿婆、刀具失窃引发的猜疑链。通过童年菜市场观察压面条机器、跟踪同学探索巷弄等细节,展现早期社区互动中自发形成的附近性。这些经历与当代线上买菜、生鲜超市取代市集形成对比,凸显城市现代化对传统社区功能的替代。
【城市生活与疫情启示】
以《东京八平米》为例,探讨城市作为居住空间延伸的可能性。书中主人公通过公共澡堂、洗衣店等场所建立社区联结,反衬中国城市因线上服务高度便利导致的附近性弱化。疫情封控期间核酸排队、物资互助等场景,短暂激活现代社区隔阂中的情感联结,揭示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复杂关联。
【邻里噪音与养成系观察】
通过持续十年倾听楼上邻居父子争吵的"养成系"经历,具象化现代社区隔阂的典型状态——仅通过噪音感知邻居存在。商品住宅中"只见巨型贵宾犬不见主人"的电梯偶遇,与老式家属院厨房窗口的日常寒暄形成对照,印证项飚所述"中间地带模糊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深化趋势。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