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鼓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奉天民间艺术,在东北民歌小调基础上发展形成,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这门融合三弦琴师伴奏技艺的曲艺形式,历经霍舒唐等艺人的推动,成为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瑰宝。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霍大顺自22岁起坚持传唱56年,师从三弦琴师贺福泉,以杨敬宇《大白口袋阵》为启蒙曲目。其艺术生涯印证了"一天不唱都不得劲儿"的职业坚守,体现了东北大鼓对表演者的精神滋养,这种感染力也吸引着群众自发参与传承。
国家一级演员张燕英致力于培养新生力量,通过延长教学时间、开放家庭课堂等方式倾囊相授。曲艺编剧苏义推动东北大鼓现代故事改编,将沈北拉塔湖村、长安社区的真实事件创作成《好轮季节》《幸福长安》等新作,实现传统曲艺的当代表达。
教育领域积极开展东北大鼓校园传承计划,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刘贵勇强调需将老艺人的文化记忆与东北精神特色相结合。多方力量正通过历史挖掘、人才培养和内容创新,共同守护这门国家级非遗艺术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