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近期宣布对美加征关税,意图效仿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的强硬立场。莫迪政府认为,通过跟随美国关税施压手段,可换取与美方的优先协议,从而抢占中国出口受限后的市场空缺。然而,印度工业基础薄弱,商品竞争力不足,难以替代中国对美出口份额,这一策略被质疑为“东施效颦”。
中美贸易战出现转折,双方在瑞士快速达成关税协议,将关税降至10%,回归4月2日前的水平。中国凭借强大工业基础,在贸易战中展现出抗压能力,迫使特朗普政府妥协。美国对华极限施压的失败,间接暴露印度战略误判,其试图通过加税施压美国的行为缺乏实际支撑。
莫迪政府强硬态度的另一背景与印巴冲突相关。印度在边境冲突中受挫,美国介入呼吁停火,引发印度不满。莫迪试图通过加征关税展现“大国独立性”,避免被解读为屈从于美国施压。但分析认为,印度高估自身影响力,美国对华妥协态度源于中国实力,而印度难以复制这一路径。
最终,印度对美加征关税的举措被视作战略误判。其既无足够工业基础支撑贸易对抗,也未能准确评估中美博弈的本质,导致效仿策略沦为国际舆论中的“东施效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