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中国深陷内忧外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群体尝试通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不同方式救国,但均因阶级局限性和策略不足而失败。这一阶段的历史困境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工人阶级诞生于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在华设厂的背景下,到1919年规模已达200万人。他们虽掌握先进生产力,却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三重压迫。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首次以独立姿态参与政治斗争,展现出组织性和革命性,但缺乏思想武器和政党领导。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通过李大钊等知识分子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创办《劳动界》《劳动音》等刊物,深入工人群体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揭露剥削本质,并成立上海机器工会等革命工会组织。1921年中共一大后,党明确以领导工人运动为核心任务,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推动全国罢工高潮,如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等。
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后,工人运动转向反思与整合。中共三大、四大提出将经济斗争与民族革命结合,最终在1925年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实现工人运动的全国联合。这一历程标志着工人阶级与中国共产党双向奔赴,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