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任驻华大使戴维·珀杜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这位75岁的佐治亚州联邦参议员兼具跨国企业商业经验与政治履历,其职业生涯折射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复杂性。珀杜早年深耕亚洲市场,推动多家国际企业拓展中国业务,对供应链优势与商业环境有深刻认知。2014年弃商从政后,其立场逐渐转向鹰派,支持特朗普政府对华强硬政策,主张警惕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影响,并强调中美在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全方位竞争。
特朗普政府提名珀杜,与其商人背景及“美国优先”理念高度契合。尽管珀杜承认中美经济深度依存,但仍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政策,主张强化稀土加工和本土制造业。其提名引发美国国内两极评价:企业界认为其商业背景可促进务实对话,民主党则质疑其外包历史损害工人利益。
珀杜的对华态度矛盾性显著。他一方面反对钢铝关税一刀切政策,另一方面支持技术脱钩与安全威胁论,并将芬太尼问题与中国原料出口挂钩。这种撕裂反映出美国精英层对华认知的分化。未来,其能否在战略竞争中找到合作空间,或受制于特朗普政府的交易思维,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中美关系面临科技竞争、军事安全等深水区挑战,叠加美国中期选举周期,珀杜的决策将影响两国关系走向。其角色既可能成为沟通桥梁,也可能沦为对抗工具,关键在于能否超越短期利益,客观理解中国发展逻辑,避免误判战略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