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8月7日】茄海涛对话央广中国之声:理想和卡车碰撞的思考。

最近更新: 3天前时长: 12:49
参谋长说车(完整版)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新能源车碰撞测试标准

# 卡车对撞测试争议

# 车企博眼球营销现象

# 国际通用安全测试体系

# 汽车行业自律倡议声明

# 新能源技术同质化现状

# 消费者安全测试诉求

# 车辆质量验证流程

# 碰撞测试量化标准缺失

# 汽车上市质量认证要求

近日某新能源车企公开的卡车对撞测试视频引发热议。测试中SUV以60公里时速对撞8吨卡车,卡车车头翻折的视觉冲击使事件连续多日占据热搜。卡车品牌方随后发布律师函称其涉嫌侵权,测试机构也声明该测试并非评价其他车辆性能。8月6日,涉事三方发布联合声明,强调从未质疑其他车辆安全性,并呼吁行业杜绝贬损性对比等不当竞争行为。
碰撞测试标准争议成为焦点。国际通行的NCAP体系采用刚性墙壁作为碰撞物,而非车对车测试。车对车碰撞因车辆年代、材料差异难以量化安全性能,而刚性墙测试能统一检测气囊反应、ABC柱完整性等核心指标。我国虽建立涵盖正面、偏置碰撞的完整测试体系,但车企定制化碰撞测试逐渐成为营销常态。
行业营销手段引发消费者质疑。近年车企频繁采用直升机空投、卡车夹击等夸张测试作为发布会噱头,这种“定制碰撞”虽能制造传播爆点,却偏离标准化测试逻辑。联合声明中提到应回归产品本质,减少套路化宣传,这与消费者对透明化、可量化测试数据的需求形成呼应。
技术同质化加剧营销困境。新能源车企在电池、智驾等领域技术高度趋同,导致宣传转向概念包装与名词创新。专家指出,市场洗牌后将留存真正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消费者期待车企通过质量验证流程和严格安全标准证明产品力,而非依赖表演式测试建立信任。
行业规范与消费者诉求亟待平衡。我国汽车上市需通过灯光、制动、密封等强制性质量认证要求,但部分车企为突出安全冗余设计,选择超国标测试作为卖点。未来行业需在遵守国际通用安全测试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与诚信宣传提升核心竞争力,避免过度营销损害产业整体形象。

评论2条评论
汽车人

汽车人:没遮标玩现了

1天前
紫金莲藕

紫金莲藕:太那个了,

3天前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